1.【答案】C。解析:文段开头便提出“法律规定,以‘广而言之案’立案,必须有受害人的自诉,除非是严重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行为”,而仅因为一篇报道涉及县委书记就对记者进行立案调查,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所以,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首先这是一位政治新闻报道的记者关于美国竞选所说的一句话,是与美国政治有关的,所以选项必定要与美国政治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C与美国政治无关,所以,本题答案为C。
3.【答案】D。解析:题干中表述所采取的方法是比较法,并且是同一事物不同时间段的比较,是同一事物逐渐变化的一个过程,和这种方法类似的表述是D。
4.【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兄妹两人不搭伴,所以根据第一、第二盘的对局情况得知:刘建和小萍不是兄妹,排除C;张义和小英不是兄妹,排除D;张义和小红不是兄妹,排除B。所以,本题选A。
5.【答案】B。解析:参加海军的人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生命力较强,自然死亡的人数是很小的,而纽约市民中包括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老人和病人,自然死亡人数多。所以,即使在战时,海军的死亡率也是低于纽约市民死亡率的,故本题选B。
6.【答案】A。解析:本题定义指出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所以选项A说它是测量收入平等的指标是不正确的。根据基尼系数的几个分段,我们可以得出选项B、C、D的表述都是正确的,所以,本题选A。
7.【答案】B。解析:“动作思维”定义的关键点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持”,“特点是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选项中符合这一定义关键点的是选项B,所以答案为B。
8.【答案】A。解析:题干中句子的意思是说,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被溺死,最善于骑马的人被摔死,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正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9.【答案】C。解析:《刑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10.【答案】A。解析:人体生长发育主要依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营养元素,以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尤其是蛋白质对人体各个器官的构建和功能很重要。婴幼儿身体处于一个快速发育阶段,对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尤其大。“大头娃娃”是水肿型营养不良,这些婴儿摄入的蛋白质过少,导致了低蛋白血症,这时婴儿细胞、组织液和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而我们的肌体维持正常弹性需要有一个渗透压,患有低蛋白血症的时候,人体的渗透压低,水分容易在细胞和组织中积聚,以至于出现水肿。
11.【答案】B。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以“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为论据推翻了“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这一观点。
B项如果不是题干的假设,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会显著降低,那么用题干的论据就无法推翻科学家的观点,论述不成立。因此,B项是必须假设的。而A、C、D三项如果不是题干的假设不影响题干的论述。正确答案是B。
12、【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找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相对应的一项。仔细阅读第二段后半部分可知:“核燃料钚-239裂变产生高能中子”可比作点燃干柴,由此判断A、C两项错误;“铀-238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大部分在吸收一个中子后,经过两次β衰变,又变成了易裂变核燃料钚-239”,可比作湿木块烘干后继续燃烧,由此判断B项正确;“快堆中每‘烧’掉一个钚-239原子核,可产生一个以上的裂变原子核”,可比作燃烧干木柴,烘干湿木块,湿木块烘干后继续燃烧这样一个过程。由此判断D项也是错的。
13.【答案】D。解析:根据文中“点燃干柴,一边取暖,一边烘烤湿木块。这样,湿木块烘干后,又可继续燃烧”。锦囊妙计的实质是燃料的增殖,不断把湿木块烘成干柴,即起到了增殖的作用。
14.【答案】D。解析:“快堆与热中子堆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快堆是用快中子轰击核燃料来维持核裂变反应,以液态钠做冷却剂,不需要慢化剂;二是快堆中产生的核燃料比‘烧’的多,即所谓增殖。”故A、B、C项正确。“在我国快堆作为能源领域的先进核反应堆,其开发工作已列入‘863’计划”,可知目前在我国其开发工作已列入“863”高科技发展计划,尚未成为我国核电站所使用的先进核反应堆。因此D项错误。
15、【答案】C。解析:A项“快堆中维持核裂变的核燃料”只包括“钚-239”,不包括“铀-238”,铀-238仅仅是增殖材料。B项中铀-238是在吸收一个中子后,经过两次β衰变,变成易裂变核燃料钚-239,并非说铀-238可以重新变成钚-239。另外,B项还因果倒置,“说明”应改为“因为”。D项所说快堆中新产生的核燃料,指的是吸收了高能中子的铀-238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变成的易裂变核燃料钚-239这种燃料。
16、【答案】A。解析:“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可见“纵横有托,运用合度”,上句是指运用笔画要依托于各种物象,而不是寄托着作者的心境(B、D),下句是指写出的字要合乎构字的原则,而不是掌握不掌握分寸的问题(B、C)。只有A项是理解正确的。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17.【答案】C。解析:“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后,文章接着写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测,这个建筑群落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因此答案为C。而D项只是“富人区”中的一部分。
18.【答案】D。解析:ABC项均是“富人区”的建筑特点。文中写“发现了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后,介绍该建筑群落“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然后总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这些即指A、B、C三项。同时,“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是从“建筑特点”方面来看的。
19.【答案】A。解析:“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可知,抚仙湖古城初具城市功能,但并未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因此A项错误。文中指出“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的”,故B项正确。“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可知C项正确。“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时期建筑群落”,可知D项正确。本题要求选“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故选A。
20.【答案】D。解析:由文中“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迹早日被破解”可知A项不对。B项中说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但文中并未确认公元110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就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那次大地震。C项错误,因为“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文中最后一段“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可知D项正确,所以选D项。
小编推荐:
2014年湖南省考“行测天天练”第三期每日题本及解析
注:需要下载word版本请加入群查看群共享文件